找到相关内容74篇,用时130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论佛教道德体系及其主要内涵

    说因、观待因、牵引因、生起因、摄受因、引发因、定异因、同事因、相违因、不相违因。而果则是指由因而产生的结果。一般说来有五种,即异熟果、等流、离系果、士用果、。  佛教因果观的内涵是非常善巧和...无本之本,也就不可能有菩萨的存在。这是必然的因果联系,众生是因,菩萨是。因强果硕,因谢果灭。这就从本质反映了佛教道德宗旨对利益社会、究竟人类的良好价值观念。  总之,佛教道德的宗旨就是普度众生。...

    李华贵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022948234.html
  • 佛光教科书:《佛教的真理》(3)

     □依六因、四缘所产生的结果计有五种,即:、士用果、等流、异熟果、离系果。   □“因”是生起万事万物主要的、内在的条件,是生果的直接力;“缘”是外在的条件,能助因生果,是生果的间接力。所以,...  第十五课 缘 起   “法不孤起,仗境方生”。世间的事事物物(一切有为法),既非凭空而有,也不能单独存在,必须依靠种种因缘条件和合□才能成立,一旦组成的因缘散失,事物本身也就归于乌有,这种说明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300351965.html
  • 心识与轮回

    ,变似色等器世间相,即外大种及所造色,虽诸有情所变各别,而相相似,处所无异,如众灯明,各遍似一。”每一众生阿赖耶识所藏异熟种子中由共业所成的“共相种子”(相状相同),成熟生果()而变为物质世界,...根本的俱生法执。这两种惑只感招三界外的变易生死,与三界内的生死轮回关系不大。   第四节 惑由不如实知   能生善恶业、感生死的见思等惑,又是从何而生?佛学对此作了颇为深入的探讨,其答案是:“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520453814.html
  • 常用佛教名词英译

    了 ||| 胜解 adhimukha 对 adhimukti-carya-bhumi 胜解行地 adhimukti 了达 ||| 信解 ||| 胜解 adhipati-phala ...adhipatya adana-vijnana 阿陀那识 adinava 过失 agantuka-klesa 客尘烦恼 agantuka 客尘 agantukatva 客尘 ahrikya 无惭 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575854124.html
  • 杰仁波切著:新觉醒(2)

    。  四无色定  空无边处、识无边处、无所有处及有顶天是四种无色界定。一旦达成了四禅定,在无有退转的情况下,与色蕴有关的感官、眼识及意识内的色法等等都将止息,行者禅修于“一切色法有如虚空般无边...学的方式。  七、大小乘修持  在展开三学的修持之后,有些人会进入小乘道,获得声闻、独觉或阿罗汉的解脱;有些人则进入大乘道,达到佛的位。  小乘声闻  声闻乘修持可分五道:资粮道、加行道、见道、...

    杰仁波切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075859030.html
  • 浅谈文殊信仰在和谐社会进程中的积极意义

    。(3)。谓所感外物皆少光泽不久住故。又依《优婆塞戒经》[26]云:因杀生故现在获恶色恶力恶名短命;财物耗减眷属分离;贤圣诃啧人不信用;他人作罪横罹其殃。是名现在恶业之。舍此身已当堕地狱多受苦...精进而入的,是“信人”。信人重在信心,不能自己去深究、决定,只要有人向他说了,就可以照著行去,毫无怀疑。(2)有以智慧解悟而入佛道的,是“智增人&...

    释如瑞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111059208.html
  • 十善业道是菩萨戒的共轨论

    的罪报是生饿鬼。依据业果思想,果报分有三类︰(一)异熟果,即是造恶业堕地狱;(二)等流,即是从地狱出还生人间,若杀生报,则为寿命短促多病;(三),生而为人中,不仅寿命短促,而且身相丑陋无光。 ...《成实论》卷8、《发菩提心经论》卷、《摄大乘论》卷下依戒学胜相第六及《摄大乘论本》戒学分第七、《摄大乘论》世亲释卷8、《摄大乘论》无性释卷7、《瑜伽师地论》卷40〈菩萨地品〉第十之一、《十地经论...

    释圣严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261460068.html
  • 佛教的基本教义及主要佛经简介

    因;四缘即:因缘、等无间缘(又称“次第缘”)、所缘缘、上缘;五即:异熟果(又称“报”)、等流、士用果(又称“士夫果”)、、离系果(又称“解脱”)。以上概念的具体含义在此不详细介绍。  ...  佛教在因果问题反对四种邪执:(1)邪因邪果,即将万物生起的原因归结为大自在天等超人格的力量。(2)无因有,即承认现存的现象世界为,但此的原因是难以探究的,故否定此的起因。(3)有因无,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400360819.html
  • 佛教与人生宇宙

    有漏染污业,此业在外表感现生抵劣的士用果或,而其种子存在于赖耶识中,能感当来的异熟苦果,而成为赖耶识中的有漏业习气。  二取习气能使名言习气中五蕴、十二处、十八界的本性无染诸法,成为有遍计所执...就有无漏五根,发无漏五识,而转得成所作智,变现三类化身,广度地前菩萨、声闻、独觉及三途有情。《坛经》称转识成智的时间言:“六、七因中转,五、八圆。”六、七二识在见道位初转为妙观察智及平等性智,至七...

    唐仲容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501661434.html
  • 成唯识论之初能变识八段十义注释

    位者:本识的果相分位有五种:一、异生位;二、二乘有学位;三、二乘无学位;四、十地菩萨位;五、如来位。多种者:此谓五中除离系果外的等流、、士用、异熟四(注:《述记》:“有义具四。除离系果此可具有。谓前望后为等流。同时心所望此心王名士用果。种子生时亦名士用。故论下言如俱有因得士用故。亦名。异熟果可知。有义具三。除士用果。五蕴假者所得名士夫果。由此本识具三.四故言多种“)。为什么说此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311764037.html